獨立蒼茫

Example 10 - Another Advanced Example

  • 對於一個涉及拆除323戶,影響近半千餘人口(近半是高齡老人)的建設計畫,任何有民主素養、人權法治觀念的政治人物,絕對會謹慎再謹慎、傾聽再傾聽

  • 環境永續

    政府拼經濟的腦袋最需要創新!如果連央行都僅能提出靠救房市或設立石化產業專區救經濟的方案,是否意味著整個政府(高層政務官)都已黔驢技窮,應該換腦袋當家了?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台灣女性,妳應該生氣!

       白冰冰女士日前替馬英九站台助選,不當連結地把極端化氣候型態造成泰國大淹水的不幸天災,歸咎於該國人民選出的女總理(白女士誤為是女總統),其背後的價值觀顯然承襲了中國舊文化中「紅顏禍水」的男性沙文觀念(所有男人都不會有錯,如果有錯,一定是女人的錯,包括帶衰)。站在一旁的馬英九雖然表情略顯尷尬,卻沒有立即更正澄清。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馬政府居住正義 騙!騙!騙!

      本篇精簡版亦刊載於100.12.15《蘋果日報》論壇,標題為《馬政府哪懂居住正義》

        政客的醜惡,政黨的狡詐,每逢選舉,即如月圓之於狼人,原形畢露,無所遁形!民主應該是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全民共有、共治、共享),然而馬政府的施政,卻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所形容的金權政治(plutocracy):「of the 1% , by the 1% , for the 1% 」,一切為人口金字塔最頂端的百分之1權貴富商服務。所以表面上為回應沸騰民怨,宣稱要推動居住正義5法,但法案徒有其名,內容空無其實,完全虛應故事。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真的全力拼工安嗎?

本文亦刊載於100.12.10《蘋果日報》論壇

        政客平時滿口公平正義,一旦出現利益衝突,在勞工對政客的影響力遠不及企業主的殘酷現實下,犧牲勞工成就財團的戲碼,便赤裸裸地一再上演。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請為人民端出農業政策大菜

本文為舊文改寫,部分內容亦刊載於100.12.03《中國時報》論壇

       最近藍綠兩黨因為甜柿、水柿產銷價格問題炒得不可開交,多數媒體不去檢驗質疑總統候選人關於農業政策的政見,及持續監督昨日朝野在立法院進行二、三讀攻防老農津貼應否排富、如何排富與如何建立制度如此重大的事,反而各自選邊加入戰局。尤其今日即將進行第一場總統大選辯論,是否更應該要求所有總統候選人針對這2年來爭議最多的農業問題與農地浮濫徵收現象,好好說明一番?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失去農地,也會失去老農津貼

本篇亦刊載於100.11.23《蘋果日報》論壇

        為了選票,馬總統終於還是犧牲理想與制度,11月18日決定將老農津貼加碼1000元,同時連帶提高八項社會福利給付。對照今年10月18日其在總統府的記者會上義正詞嚴,宣稱將堅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316」方案,現在的改弦易轍,也聲稱是在建立公平性與制度性,格外諷刺。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BOT大復活,山海變色

 本文精簡版刊載於100.11.07蘋果日報論壇

      大選逼近,除令人焦躁甚至生厭的選舉新聞之外,幾則有關「山也BOT,海也BOT」死灰復燃的新聞,更加令人不安。儘管藍綠總統候選人的政見,都高舉公平正義,但許多擁有山海美景的公有土地的政府機關,卻趁大選之隙,為財團架橋鋪路,假興辦「重大公共建設」之名,行割地圖利之實。如不及時喝止,或許未來某一天會突然發現消費不起的人民,將再也無緣親身欣賞雲海、日出或赤足踩踏沙灘、海浪。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農舍與農地都應該農用

       日前因選舉而引發農舍認定重大爭議的蘇嘉全召開記者會,宣布決定捐出其位於屏東長治鄉的農舍、農地給該鄉公所,把燙手山芋丟給鄉公所,斷尾求生。農委會陳武雄主委第一時間回應捐給鄉公所沒問題,但實際上卻是大有疑問 !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老農津貼應盡快變革

本文亦刊載於100.10.04公視-新聞議題中心PNN
http://pnn.pts.org.tw/main/?p=33109     

       每逢選舉,各種錢坑法案便不問皂白被胡亂提出或加碼。最近老農津貼炒得火熱,民進黨首先喊出加碼一千元,但其十年政綱(也是蔡英文的競選政見主軸)農業篇,明明只提到「賡續辦理老農津貼」,沒有加碼的政見,現今卻變成該黨上下口徑一致的主流政策主張,而且反對排富。國民黨南部立委隨即要求加碼二千元,國民黨或政府明知單純加碼不妥,且不想替民進黨作嫁,也不願失去選票,所以究竟要否再加碼?要否排富或如何排富?迄今猶豫未決。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放生,生命消失的旅程

本文精簡版刊載於100.09.22蘋果日報論壇

    《時報周刊》第1752期刊載陳文茜小姐大作「在放生的旅途中」,提及某法師在漁市場花台幣500萬元買下14,000公斤的魚兒,載到允許放生的水庫,在『阿彌陀佛』的頌聲中放生。她原本心情充滿悲愴,需靠藥物入眠,參加此次放生之旅後,終於放下她的落寞與心痛。


死不認錯的陳大小姐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公益律師獎得獎感言


柯劭臻律師拍攝、蔡雅瀅律師提供
           近年來律師公會在律師節慶祝大會上,新增一項事前遴選獲獎的公益律師的頒獎活動。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台灣土地徵收浮濫的原因探討

本文刊載於《生態台灣》第33
共同作者為李明芝律師

一、 前言

  「所有人性化的文化,都誕生於鄉村,誕生於米蘭.昆德拉所謂的『牧歌的情境』裡,而不是誕生於都會或工業城的情境。」 (註1)
  過去二、三十年來台灣經濟發展快速,政府常以「經濟發展」之需輕易徵收人民土地。台灣的徵收制度區分為「一般徵收」與「區段徵收」。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笨蛋!市價徵收,不是土地正義

     本文刊載於100.08.29蘋果日報論壇
  
        馬英九總統日前大張旗鼓舉行記者會,宣稱未來將採市價徵收,以捍衛土地正義,並表示《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將列為立法院下會期最優先法案,隔天行政院會隨即火速通過。筆者迫不及待取得官方版草案加以研讀,結果大失所望。

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失序的都更,都市的災難

 本文精簡版刊載於100.08.23蘋果日報

          日前,最高行政法院做出一則堪稱台灣都市發展史上劃時代的判例(相關報導請參蘋果日報8月22日A12版),面對近來容積獎勵浮濫的都更案,最高行政法院100年裁字第1904號裁定認為都市更新相關法令可以做為保護規範,其效力射程範圍包括更新範圍外鄰近地區居民之環境、景觀、防災等權益,而非僅限於更新範圍內權利人的財產權。

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悲憫雲林,六輕全面停工,依法有據

本文精簡版刊載於100.08.09蘋果日報


 「我們一直堅持環保與經濟並重的觀念,積極推動污染防治及環境保護…並以零污染為目標。…台塑企業要創造一個讓員工能安心、放心的零災害、零事故環境,…並進一步推動高危害製程風險管理、公共管線風險評估作業,改善工作低潛在危害。」以上是出自台塑企業集團最新一期公布的2009年社會責任報告書的文字,對照台塑企業集團2010年以來大小工安與污染事故不斷,格外諷刺。

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國土永續與環境正義

100.08.06台灣智庫「國土永續與環境正義論壇」發表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原意是形容先民生活的辛勤,開創的艱難,但到了二十一世紀,如果仍將這句話奉為圭臬,卻極可能會讓人類萬劫不復。以台灣百年為例,過去備受歌頌的中橫公路,如今已柔腸寸斷,而新中橫公路、阿里山公路正快速地步向中橫公路的後塵。它們影響的,不僅是交通與經濟問題,而是將中央山脈、阿里山山脈開腸剖肚之後,人類足跡所到之處,滿目瘡痍,終於正式帶來全面土石流與此三條公路所經河川的供水能力快速走向死亡的災難 。而未來緊接登場的,將是南橫公路與從台北到花蓮(未來可能會再通到台東)的國道五號。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農地是社會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

本文精簡版刊載於100.07.16蘋果日報

        近來接連發生稻穀收購價與香蕉、木瓜與大蒜等產價大跌,農民無語問天等話題。或許產地價、批發價實際情形確有爭議,但農民最後血本無歸,應是事實。大選將屆,弱勢農民手中也有一張等值的選票,所以兩黨總統候選人為了選票,密集探視農災,但皆未提出整體的因應之道。翻開台灣農業史,其實發生這種農產品豐收時價跌、欠收時價漲的情形頗為普遍,會引發重大爭議,通常問題在於政府的因應態度。如果老等層出不窮的問題出現,再來善後,一定難免左支右絀。聯合國糧農組織明白預告糧食危機已迫在眉睫,政府也宣示將糧食安全提昇至國家安全層次,那麼,我們是否也需要具有國家安全層次高度的制度性決策?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政府虧欠農民的帳,我們凱道算

本文精簡版刊載於100.07.12蘋果日報

   有陳情經驗的人都知道,除非出維安特勤人員的不意,否則人民很難有機會與總統面對面,然而更令人失望的是,蕉農把握此難得機會當面陳情香蕉價賤傷農,換來竟是馬總統一句令人錯愕的話:「你怎麼不早說?」完全顯露農民與農業在馬政府的心中毫無地位,以及馬英九何不食肉糜的性格特質。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台灣水資源戰爭正式開打

本文精簡版刊載於100.06.23蘋果日報

       繼去年沸沸揚揚的農地爭奪戰後,台灣水資源戰爭,因日前一場由彰化溪州鄉黃盛祿鄉長帶領當地農民,前往農田水利會抗議在毫無任何說明溝通的情形下,即擅將每天高達6.65萬噸的農業用水賣給中科四期的行動,而正式枱面化,未來恐將越演越烈。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環境正義與國土安全」與談文

(2011.06.19 台灣智庫十週年研討會「環境正義與國家安全」主題與談文)

         我國環境基本法第三條明定:「基於國家長期利益,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均應兼顧環境保護。但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對環境有嚴重不良影響或有危害之虞者,應環境保護優先。」此外,同法第二條第二項也規定:「永續發展係指做到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要之發展。」有別於長期以來,發展主義壟斷了台灣的國家發展方向與發言權,2002年12月11日公布施行的環境基本法上述規定,確立了環境優先(其內涵是保障人民健康生活環境)與世代正義二大基本價值與政策指導原則。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反省塑化風暴,應速建立預警機制

本文精簡版刊載於100.06.09《蘋果日報》論壇


         政府對於塑化劑風暴的危機處理,簡直慘不忍賭。全台已陷入食品安全恐慌,但除了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檢驗機構與各地衛生局人員忙得人仰馬翻外,看不到中央政府有任何制度性的積極作為。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糧食安全攸關國家主權

  針對2011年5月10、11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舉行全國糧食安全會議,宣示「在地生產,在地消費」,希望能在2020年前將我國糧食自給率提昇至40%。日前杜震華副教授撰文《糧食安全政策不知所云》(下稱杜文,刊登於5/16蘋果論壇)認為在反映兩岸「和平紅利」下,糧食安全存糧與約僅32%的糧食自給率不僅不應提昇,反應再降,改往高經濟作物方向多元發展。對於農業應該多元方向發展,固值贊同,但對於降低糧食安全存量與自給率,本人期期以為不可。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安靜的海嘯」威脅台灣

(本文精簡版刊登於5/14蘋果論壇)

  春雨不來,台灣面臨7年來最嚴重缺水危機。同時,全球氣候異變,農作欠收,導致價格飆漲。繼2008年後,糧食危機又悄悄來襲,行政院副院長陳冲形容為「安靜的海嘯」,因為它促成了中東與北非的茉莉花革命。台灣第一次必須同時面對這二種危機,荒謬的是,環保署最近還預告擬放寬在也兼顧供水任務的攔河堰(如供應北台灣自來水的鳶山堰、直潭堰)集水區的部份開發行為可以不必再環評。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環評法第14條第1項的法律辨正

        台灣並無法定明確的「開發許可程序」,本土化質變後的環評制度,從「評估」改為「審查」,環評結論的性質亦經最高行政法院確認為係屬「行政處分」(按係因至2003年,最高行政法院基於被動受理抗告,才有機會對環評結論的法律性質表示意見,並非如沈世宏所曲解,原非行政處分,2003年才變為行政處分),所以不宜一再以美國原型的「環評制度」看待我國本土化後的「環評審查制度」。

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環保署決戰台灣環境

(本文精簡版刊登於4/21蘋果論壇)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馬總統預計在當天下午4點接見部份環保團體。4月21、22日,環保署罕見地連排二天進行國光石化環評案第5次專案小組審查,對照4月3、4日馬總統不尋常地連往彰化與4月22日地球日的特殊意義,馬總統應該不會選在當天讓國光石化通過,留下地球日的千古罵名,所以推測國光石化應該已注定無法在彰化芳苑濕地設廠。

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請勿宣判水庫死刑

       挹注台灣水庫水量的主要來源之一春雨,今年並未如願為全台水庫挹注蓄水量,水利署馬上發出缺水警訊,同時從桃園至彰化開始夜間減壓供水。但在此同時,號稱以保護環境為宗旨的環境保護署,卻自行將水庫分成二類,並擬放寬在第二類(即較小型或攔河堰)水庫集水區的部份開發行為可免實施環評。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國光石化轉彎的省思

(本文精簡版刊登於4/12蘋果論壇)
  行政效能的意義,不在決策的速度,而在於執行的順遂與否。馬總統連二天造訪彰化芳苑後,環評多年未過的國光石化似乎有外移的轉機。此事件凸顯有關國家重大建設計畫選址問題應徹底再檢討,以免一再重蹈覆轍,不僅徒生紛爭,也影響廠商投資期程。

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何不直接廢掉環評法

(本文精簡版刊登於蘋果論壇 100年4月5日)

  3月24日環保署發佈新聞預告修正《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19條。內容一看即知,這是繼去年底吳育昇立委因為中科三期環評結論先被判決撤銷確定,再遭裁定停止實施開發行為,在多名閣員到院長、總統紛紛出來為廠商講話,卻仍遭最高行政法院駁回抗告,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請不要徵收我們的未來

 
(以上圖片由胡慕情小姐提供)
     
      「請不要徵收我們的未來」,第一次從一對僅7歲與5歲的兄妹口中聽到時,心頭一陣悸動。這對兄妹是去年引起非常大新聞效應的苗栗縣竹南鎮大埔剷田事件中反對區段徵收自救會會長的孫子。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因應糧荒,儲糧更應儲地儲農

        2011年3月10日蕭副總統主持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第32次會議,討論「因應國際能源及物價上漲之對策」,該小組會後表示政府應加速推動太陽能及電動車等綠色能源量產及提倡米食運動,推動休耕農地復耕,評估赴海外生產生質作物及農產品,確保糧食長期安全機制。此為繼吳揆於去年歷經苗栗大埔事件及717凱道守夜後,回應農民訴求,宣示未來特定農業區不再輕易釋出他用,及日前正式對外宣佈要將糧食安全提昇為國家安全問題後,政府高層再次對糧食安全之重視,值得肯定,但仍有盲點與不足。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翻雲覆雨後的湧退


  2011年3月10日,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召開苗栗縣政府提送的「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的第3次專案小組審查。當天我個人沒有參加開會,因為必須到法院開庭,加上不是專案小組委員,而且已可以預期開會結果。事後,從新聞及二位媒體朋友的部落格約略得知了當天開會狀況,果如預期。

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別濫用「財政困難」

此文同時刊登於自由時報論壇

許多政治受難家屬因二二八事件及戒嚴時期遭不當審判沒收財產要求返還的案件,政府與執政的國民黨回應,竟是以應返還的財產價額過鉅,恐拖垮財政為由,而遲遲拒絕通過相關法案。相同的場景也出現在「陸一特」事件上,加上近幾年來以遠低於市價的補償,進行浮濫不當的土地徵收,也異曲同工。這些都涉及憲法所保障人民基本權利與普世價值的問題,絕非用政府財政困難,可以敷衍的。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政府施政,確實人格分裂

(本文的精簡版刊登於今日的蘋果論壇)

一位熱血青年關於國光石化議題在 貴報的投書,竟然要勞動二位政府閣員很有效率地聯手回應,看到這種現象,毫無令人欣喜之感。首先,貴為閣員的政府首長無視民間對馬政府施政的「無感」,不思反省檢討,也找不出問題癥結,卻對每日監看輿情並以空泛無物的文章回應樂此不疲。於是環保署不僅搜尋部落格的文章,而且還撰文回應。部落客TOTTORO因為撰寫《想長壽嗎?不用住石化廠附近》,環保署即寫信要求他必須刊登其回應文,甚至還會寄存證信函給投書人,藉以達到寒蟬效應;而經濟部轄下的工業局面對外界越來越大的反國光石化聲浪,先是耗費公帑登報蠱惑石化業的不可或缺,繼之則更直接發錢(每人五千元)給報名的部落客,安排參訪並交換撰文讚美石化產業。問題是,這些作為真能改變人民的切身感受或有助解決人民的切身困境嗎?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環評的真相(16) ─專業的假象

最近有二件開發案,仍在新聞熱頭上:一是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後灣地區的京棧大飯店興建案;二是爭議不斷的國光石化填海造陸設廠案。政府一方面在遇到環評委員對政府既定政策支持的開發案提出質疑,呼籲撤案、建議應繼續進行第2階段環境影響評估或認定不應開發時,每每不惜將環評委員扣上「經濟發展絆腳石」的大帽,並宣稱要努力排除這些「投資障礙」;另一方面,每當高度爭議的開發案,在政府護航下草率通過環評審查時,又要民眾相信環評是專業的審查。

曾有精神科醫師戲稱,如果用精神醫學的診斷方法,對政府施政作為加以診斷,結果一定會呈現政府是一個嚴重人格分裂的精神異常病患。我們若對那些高階政客前後不一的說詞或前後矛盾的作為加以回想,應當能夠體會認同上述說法。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雜感

     最近偷閒看了一部名為「戀戀酒鄉」(Bottle Shock)的影片(DVD),內容描述美國加州酒莊到法國參加品酒盲測比賽,初試啼聲,卻大放異彩的過程點滴,是真實事件改編。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擊劍任俠,獨立蒼茫--我的心聲

       
       日前曾被媒體朋友問及今年最大的願望為何?當下直覺地回答:「希望今年日子能過得輕鬆悠閒些。」媒體朋友大概對此答案不太滿意,要我再想想,幾天後再來問。
  細想之後,我的答案大致沒變,但可以約略補充說明。依去年投入最多的協助農民反對不當徵收運動以及我的個性,日子若想過得輕鬆悠閒,顯然也必須連帶祈禱今年政府與財團對農地的蠶食(如工業區與科學工業園區的開發)、鯨吞(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事件,不再有新案出現。可惜,恐怕仍將事與願違。

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信賴保護不應有差別待遇(二)

亦刊載於100.01.19蘋果日報,標題為〈信賴保護不該有歧視〉
該文係為精簡版
---
         信賴保護一詞,近來突然變得很熱門。從去年沸沸揚揚的中科三期環評爭議,到最近公務人員退休金優惠存款18%新制等問題,政府面對外界質疑,都抬出信賴保護原則搪塞。

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

全國農業與農地研討會(會議日期:100/01/12)

        作者在開會日期前夕,獲邀參加農委會2011112舉辦的「全國農業與農地會議」,在分組討論時分為農業政策組與農地政策組。依作者個人專長與興趣參加了農地政策組,以下是作者針對現況較為急迫的事項,當場發言後整理的書面意見。
       其實,這種會議仍形式成分居多,分組議題已先被提出,而且看不出從國土永續的角度全面重新探討我國產經結構與農業政策、可長可久的國土計畫理念,甚至會議共識結論也差不多早已事先擬妥,僅在綜合討論前,針對專題報告與分組發言內容略作調整,接下來台灣農村陣線與農民仍不能掉以輕心需長期觀察與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