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台灣高鐵、台北的大巨蛋、松菸文創、三創生活園區(台北秋葉原)、北投醫旅大樓等BOT、OT案先後引發破產、接管、圖利財團、喪權割地以及不符社會觀感等疑雲與爭議,柯P說未來BOT會建立明確的規範給大家遵循。但這些案件之所以出現高度爭議,僅是因為執行過程欠缺SOP嗎?還是我們根本扭曲、錯用了BOT等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以下簡稱促參)機制?
以上促參案件出現重大爭議,正是在提醒大家應該重新或開始省思歐美行之有年的促參制度,引進台灣後,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哪裡出現偏差?為什麼連賣座電影都會出現抗議「山也BOT,海也BOT,什麼都要BOT」的經典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