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蒼茫

Example 10 - Another Advanced Example

  • 對於一個涉及拆除323戶,影響近半千餘人口(近半是高齡老人)的建設計畫,任何有民主素養、人權法治觀念的政治人物,絕對會謹慎再謹慎、傾聽再傾聽

  • 環境永續

    政府拼經濟的腦袋最需要創新!如果連央行都僅能提出靠救房市或設立石化產業專區救經濟的方案,是否意味著整個政府(高層政務官)都已黔驢技窮,應該換腦袋當家了?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糧食安全攸關國家主權

  針對2011年5月10、11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舉行全國糧食安全會議,宣示「在地生產,在地消費」,希望能在2020年前將我國糧食自給率提昇至40%。日前杜震華副教授撰文《糧食安全政策不知所云》(下稱杜文,刊登於5/16蘋果論壇)認為在反映兩岸「和平紅利」下,糧食安全存糧與約僅32%的糧食自給率不僅不應提昇,反應再降,改往高經濟作物方向多元發展。對於農業應該多元方向發展,固值贊同,但對於降低糧食安全存量與自給率,本人期期以為不可。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安靜的海嘯」威脅台灣

(本文精簡版刊登於5/14蘋果論壇)

  春雨不來,台灣面臨7年來最嚴重缺水危機。同時,全球氣候異變,農作欠收,導致價格飆漲。繼2008年後,糧食危機又悄悄來襲,行政院副院長陳冲形容為「安靜的海嘯」,因為它促成了中東與北非的茉莉花革命。台灣第一次必須同時面對這二種危機,荒謬的是,環保署最近還預告擬放寬在也兼顧供水任務的攔河堰(如供應北台灣自來水的鳶山堰、直潭堰)集水區的部份開發行為可以不必再環評。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環評法第14條第1項的法律辨正

        台灣並無法定明確的「開發許可程序」,本土化質變後的環評制度,從「評估」改為「審查」,環評結論的性質亦經最高行政法院確認為係屬「行政處分」(按係因至2003年,最高行政法院基於被動受理抗告,才有機會對環評結論的法律性質表示意見,並非如沈世宏所曲解,原非行政處分,2003年才變為行政處分),所以不宜一再以美國原型的「環評制度」看待我國本土化後的「環評審查制度」。